重庆三峡气象科普文化教育基地(以下简称“科普基地”)是三峡库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
气象科普馆文化教育基地,位于云阳县龙脊岭文化公园内。其占地约4000平方米,由室外景观展区和室内科普馆两大部分组成,共有展品展项30个,通过科普景观、实物模拟、史料图片、互动展项等多种形式,生动地展现了气象知识和文化。科普基地由中国气象局、重庆市气象局和云阳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。2007年规划设计,2009年1月动工建设科普综合楼,2013年10月建设完工,2014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。2014年,科普基地先后被评为“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”和“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”。
科普基地的不少展品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。比如《云阳气象赋》岩壁,内容厚重古朴、气势恢弘、意蕴深远、包罗万象;《借东风》大型石雕是科普基地的一大亮点,它取材于《三国演义》中“诸葛亮借东风”的故事;“山洪地灾气象监测预警与防范”展区被称作科普基地的“镇馆之魂”,是室内科普馆最大的一个展项,参观者可以通过触碰触摸屏、调节沙盘灯光、观看展板电视等方式,对三峡地区的地形地貌、地质灾害、气象监测预警服务、防范措施等知识进行详细了解……
科普基地分为两大部分。室外景观展区有11个展项,分别是:《云阳气象赋》岩壁、四季景观柱、日晷、气象灾害预警柱、气象观测场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高炮、《二十四节气》雕刻、物候观测、《借东风》大型石雕、天气现象符号石子地面、《科学治水人水和谐》系列墙画。室内科普馆总面积约300平方米,共有19个展项,分别是:前言、科普馆导视图、磁悬浮地球仪、科普小常识、观云识天、大气圈层、气象发展历程、气象综合探测和水循环、山洪及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、雨滴的形成、雷电通道、防雷小常识、三峡气候特征、奇特的天气现象、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、模拟人工影响天气、极限风力体验、天体称、走遍云阳。
科普基地将立足三峡库区的区位优势和云阳县生态环境特点,成为青少年和广大民众学习气象知识、了解气象文化、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及能力的优秀科普平台。